那个不懂招商的招商人 如今怎么样了

2022-08-22 09:24

满腔热血把商招 体力脑力全上道 

对接企业三五百 签约落地六七个

上工厂、下车间 跑工地、逛展会

陌拜肯吃闭门羹 驻外便是连轴转

我的漫漫招商路 一天不止两万步

外行人到招商人 怎一个艰难了得

从“十万个为什么”开始

一次偶然的机会,我有幸被组织安排到“招商局”轮岗工作。 

“招商”,一个让我熟悉而又陌生的领域。熟悉是在单位各类材料中总能看到,陌生则是从未接触过,一切从零开始。 

可以说,我没有主修过产业类的专业,也没有经济工作的背景。当初,组织安排做产业招商工作,我完全是懵的,都不知怎么入手…… 

初到局里报到,感受到年轻化是招商队伍的一大特色,讲究的是一个精神头,一种氛围。 

更重要的是,适应企业“跳跃式”思维模式。只有“跟上”企业的步伐,“迎合”企业的口味,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招商工作。 

作为一个招商“外行人”,为了尽快适应新工作,几乎使出了浑身解数。每接触到一个项目,就会化身“十万个为什么”,追着前辈问,缠着领导讲。 

当招商同仁与企业交流时,特别留意他们沟通的内容、技巧、方式。尤其,在政企对接会上,我是个“速记员”,几乎是一字不落地全程记录下来。 

初来乍到,一切都新鲜而又陌生。什么是招商?需要哪些知识储备?项目信息从何而来?什么样的项目能落地?又如何落地? 

一系列的问题随之而来,“自我充电”便成为了头等大事。 

从熟悉区域产业、载体分布、配套政策等入手,到了解市区各部门间的业务协同,再到招商实战中学习项目如何筹划、洽谈、落地等,总结出一套流程。 

同时,争分夺秒挖掘项目线索,通过【招商网络招商端】进行单位认证,直接能够与企业联系。 

但是,随着工作深入开展,接触范围越来越广泛,愈发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。 

“词穷”是我见完企业后的直接感受,“恶补”是尽快掌握专业知识的第一手段。当补充了大量的“能量”后,“消化不良”状况接踵而至,成为了盲目追求“大容量化”的一大苦果。 

招商鸡汤之如数家珍

你若对区域了解程度一知半解,当客商询问时,这个不知、哪个不晓,企业怎么能入驻园区呢? 

对于企业来讲,招商人员就是园区,你的专业就是投资环境。 

专业是一切从客商的实际需求出发,不仅是对本地产业优势的剖析,还对外部产业环境深入了解。招商的时候,不能像“祥林嫂”一样,总喋喋不休地说本地优势,更多的是懂企业,急企业所急,想企业所想。 

实践得出结论,点滴积累才是学习的最佳途径。心思再迫切,也不能急于求成,一步一个脚印去熟悉,循序渐进、方能做到稳中有序、了然于心。

从“一天不止两万步”走起

招商并非易事,从与客商相识到相知,很难“一见钟情”。从项目信息到落地建设,绝非一朝一夕,更多的是一场“持久战”。 

招商期间,我坐火车赶往外地,“夹”在拥挤的过道里,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;大热天去拜访客商,在城市郊区打不到车,徒步一个小时走到客商办公室…… 

经常从A地方飞回来到家,一个电话,立马又得赶到B地区。真正是客商虐我千百遍,我待客商如初恋,这话一点不假。 

漫漫招商路,一天不止两万步。两万步到底多远?那我告诉你,跑步十公里才一万五千步左右。 

现在一想,陌生拜访早已习以为常,吃闭门羹便是处变不惊。这些家常便饭,已不值一提。 

为什么不值得一提?招商引资,以结果为导向。 

为了招引到新能源汽车项目,每天穿梭于各大新能源汽车论坛、拜访各地商会、参加企业投资座谈会,并与企业见面。 

其中拜访客商,即便是企业爽约,我也不能不去。更忘不了的是,历经13天“软磨硬泡”的电话预约,终于与一家新能源汽车项目的负责人见面了。 

所以说,这只为了获取项目线索,寻找一切与新能源汽车有关的商机。招商线索,是我眼中最重要的事,动用一切渠道接触有意向投资企业。 

话说每个线索,都来之不易,不努力试一试,怎么就知道不行呢?当然,一不小心错过一个大项目是常有的事。但最痛苦的是,自己跟了一个多月的项目,最后被别人拿走了…… 

不得不说,机会转瞬即逝,不到最后开工建设,项目都有可能出现反转。

招商鸡汤之三顾茅庐

招商引资要实现更大突破,必须要有“三顾茅庐”的精神。 

这里所说的“三顾茅庐”,不是指三次拜访企业、与企业洽谈三次,这是浅尝辄止的“扰企”。 

而是针对地方的比较优势,因地制宜地看自己的“盘子”里需要什么?该盛什么?然后再考虑哪里有?怎么盛?精于绸缪,才能“胜券可握”。 

关于“怎么盛”?招商引资过程中,不“搞阴谋”、不“耍手段”,更不能有“官”的思想和行为,要有“仆”的意识和行动。 

从“女婿儿子一样亲”做起

干招商以来,以往总是“眼睛向外”,跟着专班外出,对外开展推介,接洽外部客商,引入外来项目…… 

以前,只要把外来项目或资金引进来、落了户,招商引资的任务就结束了;衡量招商引资的成果,也主要是看签了多少项目、引了多少资金。 

俗话说,“招来女婿气走儿”。开始,我是片面理解了招商引资“对外开放”,习惯于对外来企业搞区别对待、给特殊优惠。 

后来一想,这对本土企业来说往往有失公平,不利于优化营商环境。一些受到“冷遇”的本地企业,难免会选择一走了之,或是将发展重心转移到外地。甚至,有可能出现“儿子和女婿都留不住”的局面。 

原来,本地一家医疗研发企业扩产,由于未能找到符合条件的场地,只能无奈选择落户其他区域。这意味着,地方对企业培养化为“泡影”。 

但是,我并没一走了之。相反,挽留企业负责人一起吃顿“散伙饭”,协助企业去外地扩产、办证等事宜。 

看似简单的举动,却让企业看到了地方的营商环境。一年之后,该企业的负责人,又主动联系到我,想让我找一下场地,有个上下游配套企业要来本地发展。 

所以说,营商环境优化提升,绝不仅仅是政务服务大厅的那些事,压缩几天审批时限那么简单。每一个招商人,都属于营商环境的一粒尘土,落在招商引资上就是一座山。 

招商鸡汤之一视同仁

招商过程的奇妙在于,起初只是一粒种子,小心种下了它,然后逐渐破土,一天天长大。不少项目,都是从不可能走到了可能,从单个项目延链、强链,形成了产业集群。 

老企业就像“儿子”,新企业就像“女婿”,“女婿、儿子”都一样亲,真心实意去对待、一视同仁去支持。 

企业不会自动流到家门口,特别是优质的项目,大家都在竞相引进。企业不仅在选择城市,也在选择环境。 

写在最后的话

三十而立干招商,

如初春、如朝日,

如白卉之萌动,

如利刃之心发于硎,

招商最宝贵之时期也。

走出第一步,

走好每一步。

招商成果的背后,

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魄力,

是不到黄河不死心的精神,

是不辞劳苦不言苦的态度。

招商之路任重而道远,

乘风破浪、一往无前。

来源:招商网络

展开
订阅招商网络邮件周刊,每周行业资讯,最新政策信息、项目信息为您推送

全部

招商资讯

载体信息

产业园区

优惠政策

研究报告

项目播报

订阅
投资咨询热线
400-168-6016
  • 产业扶持政策
  • 企业投资政策
  • 土地厂房政策
  • 其他相关咨询
  •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
    快去查看吧~